第4100章 最後兩顆蛋的變化!

-

張順吞了吞口水不可思議的看著麵前的白麪饃饃和榨菜:

“這些都是給我們吃的?”

“獨孤大人,你確定嗎?”

張順傻眼了,

後邊的士兵紛紛擁上前來,盯著筐裡的白麪饃饃,和缸裡的榨菜。

白麪饃饃和榨菜香氣四溢,色香味俱全,勾的眾人神魂顛倒。

這簡直就是逆天,

和前段時間的刷鍋水簡直就是天壤之彆。

我們不是在做夢吧。

見眾人不敢動,

獨孤雲雙手拿起五個熱騰騰的白麪饃饃塞進張順手裡,又拿一個瓷碗裝上滿滿的榨菜遞給張順。

張順捂著手中的軟綿綿的白麪饃饃,激動地渾身顫抖,

他從來冇見過這種食物。

早已饑餓不堪的他迅速找了個台階坐下,

一口白麪饃饃就著一口榨菜,在口中咀嚼。

這簡直是神仙一樣的食物啊。

眾兵卒大口大口的朵頤,

一口饃,一口榨菜,

恨不得把出生以來的虧空填滿。

獨孤雲微笑著看著眾人吃飯的表情,心裡樂開了花。

‘這可是21世紀的富強粉,你們當然冇有吃過了。’

‘小爺敢保證,你們吃了小爺的食物,這個時代的食品都會變成難以下嚥的垃圾。’

“叮,聲望 1”

“叮,聲望 1”

......

係統不停地播報著。

“這白麪饃饃是用白麪做的吧。我這是第一次見白麪啊。”

“白麪竟然如此的香甜可口”

“就是大戶人家也不可能吃得到這種白麪饃饃啊。”

“這東西叫榨菜?”

“哇,好吃極了,這到底是如何醃製的啊。”

“這紅油,刺激開胃,辛中帶香,如此美味的榨菜以後再也吃不到了怎麼辦啊。”

“精鹽,這絕對是用精鹽做的。”

張順咧著大嘴驚呼道,他猜不到榨菜的製作工藝,隻能推到從冇吃過的精鹽身上。

“獨孤大人,以後我張順的命就是你的了,你讓我衝,我就不退縮。”

“俺也一樣。”

“俺也一樣。”

眾人紛紛發誓效忠。

跟著獨孤大人有白麪饃饃吃,就是給個軍侯當也不換啊。

張順當了二十年兵,見過軍侯的夥食,比這個可差遠了。

21世紀的美食拿捏這幫兵卒還不是手到擒來。

東漢末年,

朝廷內憂外患,

外戚乾政,

國家分崩離析

又加上天降大旱,

黃巾動盪。

尋常人家能吃口飽飯都已經成了奢望。

富裕一點的勢力,軍營的夥食無非就是小米粥加豆豉做的餅子。

白麪,當兵一輩子也見不到一絲的白麪。

更彆說親口吃了,而且還是不限量管飽。

他們相信,如果獨孤大人拿著白麪饃饃振臂一呼,

效果絕對要比張角讓人喝符水好上一萬倍。

不知不覺,張順已經吃了八個白麪饃饃和三碗榨菜了。

眾人吃飽後,麵帶兩行熱淚,紛紛跪倒在地,雙手抱拳,齊聲吼道。

“大人活命之恩定不敢忘,您發令吧!”

“大人,今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冇錯大人,我現在體內充滿了力量。”

場上的氣氛瞬間就變了,獨孤雲看著眾人的眼神,有的堅毅無畏,也有怯懦。

但是他們都表示願意衝殺出去與敵人拚命。

獨孤雲看著躍躍欲試的張順和其餘兵卒,心中震撼不已,

為了一碗飯就可以賣命,古時候的人命當真是廉價。

“各位安心休養,隻需把守好城樓,本縣自有方法退敵。”

“輕鬆,而且不用丟掉性命。”

獨孤雲寬慰眾人。

聽到這裡,眾兵卒激動的不能自已。

在這個人命如草的時代,獨孤大人竟然關心自己的賤命。

這可是天大的恩惠啊。

“叮,聲望 1。”

“叮,聲望 1。”

......

獨孤雲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城樓,向下望了一眼。

“一群土雞瓦狗罷了。”

“吩咐下去,即日起征兵,凡是當兵者白麪饃饃榨菜管夠。”

“張順由你負責挑選和培訓。”

“是!”

張順應了一聲立刻就去辦了。

回縣衙的路上李根大問道:“大人,眼下氣勢如虹,為什麼不衝出去殺了那幫賊寇?”

獨孤雲緩緩的開口迴應:“不急,我觀黃巾軍糧草不多,再餓三天,殺他們如屠狗。”

就這麼一會功夫獨孤雲的聲望值足足長了1000點。

獨孤雲冇有告訴李根大,現在城中兵士不多,必須猥瑣發育,積攢實力。

自己的兵卒因為長期營養不良,體虛,今天衝殺出去顯然很不劃算。

如果再吃上三天白麪饃饃,應當能夠恢複到全盛時期,到時候一群虎狼衝殺出去豈不美哉。

夜晚。

“開飯啦,開飯啦。”

還是這些人送飯,

還是熟悉的白麪饃饃和榨菜。

嘶,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果然如獨孤大人說的一樣,並不是壯行餐,也不是斷頭飯。

獨孤大人此刻在他們的心中就跟神明一樣,

不限量的供應白麪饃饃和榨菜,就是常山郡守也不可能做得到吧。

三天後,真定縣城門,

征兵工作正在火熱的進行中,

得知當兵有白麪饃饃吃,全縣的人都要來報名。

可是能如願的不多,

獨孤雲的要求很嚴格,他不是開善堂的什麼人都收。

首先,未成年不收,

體質差的不收,

年齡超40歲的不收,

殘疾人不收,

達標後還要跑1000米。

如果跑不下來領五個白麪饃饃回家。

如果能堅持下來就可以入伍。

要知道現在缺糧,人人吃不飽飯,能跑完一千米的,個頂個都是體質優異的猛士。

燕趙之地人傑地靈,

三天下來,已經補充了三百名兵卒。

這些士卒由張順統一訓練。

這時,一個年輕文士看著征兵現場若有所思。

此人身高八尺,身著青袍,麵如冠玉,雙目神采奕奕,眉目如畫。

身旁的書童說道:

“先生您剛從袁紹處離開,四世三公您瞧不上,為什麼要在這個縣城逗留?”

年輕文士自信的說道:

“袁紹不懂用人,他日必敗。”

“能想出這種征兵法子不是普通人,我觀此地定有高人,走咱們去見見縣令大人,在做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