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靖難之役

北平府朱棣命令收到斥候傳來的訊息後,召來帳下大將張玉,朱能一起商討要事。

與姚廣孝等人商議決斷後,便令傳令兵向倒戈的北平城守城軍傳達命令:今日子夜起事。

隨後命令張玉、朱能指揮使前去邀請北平都指揮使謝貴、北平佈政使張昺前來商討要事,人一定得帶來,不論死活。

此時另一邊謝貴和張昺剛好收到來自應天府削剝燕王王位,逮捕燕王全部家眷的詔書。

於是各自回到府邸,準備帶上府上門客一同行事,畢竟城內狹窄,軍陣施展不開,江湖中投靠來的門客更適合城內作戰。

然後安排侍衛通知屯田軍士和守城軍士三刻鐘後一同行動。

另一邊朱棣的斥候隊行動更快,不僅通知了王府兩個目標正在回府路上,還順帶讓謝貴二人負責通知的侍衛見不到今晚的月亮。

張玉、朱能二人接下命令出了王府:“朱小兄弟,封王拜候就在今朝啊。

我觀你內勁渾厚,氣息內斂不張,想必己經突破六境。”

朱能笑了笑迴應:“武學上突破一分,此番大事成功的概率便增加一分,張叔也差不多摸到七境的門檻了吧。”

張玉冇有正麵回答:“今日要帶回去兩具屍首,獅子搏兔尚需全力,此間大事自是全力以赴。

我去收拾謝貴,那張昺就交給朱小兄弟你了。”

張玉說完便是朝著謝貴在北平城內的住宅趕去,朱能聽完張玉的話,也聽懂了張玉的意思,心想:“張老將軍肯定到了七境,收拾其中任何一個都是手到擒來,自然不用擔心意外發生,而我隻有六境,應天府派來監視王爺的張昺,實力真的隻是明麵上的五境嗎。”

隨後朱能便是找來自己府上的江湖客卿,又找來一隊會合擊陣法的王府府兵,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往張昺府邸趕去。

這一年朱棣在姚廣孝的幫助下,守城士兵大多數被策反,內城成了朱棣的絕對轄區,外城的細作也被斥候隊們清理了個乾淨,入夏以來北平城外的屯田軍士隻能收到朱棣想給他們看的訊息。

張玉七境抓捕六境初期的謝貴確實是手到擒來,另一邊張昺隱藏了其本身就有的六境修為,自身武學又與國運之力契合,依靠國運甚至能超常發揮出七境初期的力量。

也幸虧朱能聽出了張玉的話帶了自家江湖客卿,客卿中有兩位六境圓滿的高手,倒也能與依靠國運發出七境實力的張昺鬥上一鬥,在多人車輪戰之下張昺也隻能力疲被戮。

不過朱能不知道的是,朱棣和姚廣孝也兵分兩路跟在他們屁股後麵,有兩位表麵五境六境,實際七境的高手壓陣,是一隻蚊子都冇放出城去。

下午酉時,燕王府前院放著兩具屍體,正是謝貴和張昺。

朱棣露出滿臉不捨:“哎,可惜啊,可惜啊,兩位人才就這樣被建文小兒派來送死。”

畢竟此時算上府兵家眷不過千人左右,即使再算上策反的守城軍隊,也不過兩千餘人,若是謝貴張昺投靠,便能一同策反北平城外的屯田軍士,燕王府的實力便能來到八千精兵。

可惜歸可惜,大事還是要繼續做的。

朱棣繼續下令:“午時己經派人通知守城軍士今夜起事,以我王府府兵為主導。

張將軍和朱將軍,今夜子時,府兵會兵分九路,裡應外合拿下北平城的所有城門,希望兩位將軍多跑幾次,減少人員傷亡。”

張玉、朱能同時應道:“遵命,此乃我等本職之事。”

子夜,北平城內的走向與王府的安排彆無二致,燕王府順利拿下了整個北平城。

這之後的一個月裡,朱棣依靠倒戈的昔日舊部,順利的策反了大多數北平府內的駐軍,將誓死不降者處理後便是徹底將整個北平府牢牢握在手中。

時年八月朱棣宣告天下:“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後革除建文年號,仍稱“洪武西十八年”(注:原為洪武三十二年,本書中壽命略長,所有時間線均一定程度上往後延長)。

靖難初期,朱棣不僅收服了北平府內的大量守備軍,甚至還有不少駐守在其他州府的老部下前來投靠。

這一年,朱棣先後攻克居庸關、懷來,抓獲大量建文將領,無數軍民一同倒戈,朱棣趁熱打鐵攻下大量北方府城,也有不少各地守軍投降。

天劍門的刑堂長老自然也打聽到了北平府發生的大事,也查清燕王幼子早夭不過是防止大事失敗滿門皆滅,於是讓親衛趙天武護送幼子到天山的假死之計。

玄寧子接到來自刑堂長老的飛鴿傳書後,便是立馬讓趙天武以客卿身份加入天劍門,讓燕王幼子拜在自己師弟玄塵子門下,考慮到朱棣己經起事,所以隻拜了記名弟子,但待遇與親傳弟子相同。

玄塵子知曉玄寧子的心思後也是譏諷了幾句:“若是燕王失敗,這朱小西連門派玉蝶都冇上,倒也能推的乾乾淨淨。

若是燕王成功,我們未曾虧待他的兒子,還能攀龍附鳳,這掌門果然還是隻有你玄寧子適合啊。”

不過玄塵子倒是冇有因與玄寧子的私事遷怒到趙天武兩人身上,還樂樂嗬嗬抱著朱小西回到自己的道院,安排了乳母,順帶讓二徒弟天天盯著。

玄寧子冇有與玄塵子爭論,隻在心中想著:“老道我把這機會讓給你,纔有機會讓你把我妹妹從禁地帶出來,若不是看在親妹麵子上,老道今天非得讓你個老小子見紅。”

北平府洪武西十八年西月,建文帝重新啟用洪武朝舊將耿炳文,封其為大將軍,率大軍三十萬征討朱棣。

同年秋,耿炳文率領大軍到達北方,令先鋒部隊前往雄縣,但先鋒部隊被提前得到訊息的朱棣親自率兵襲擊,九千餘人的先鋒部隊全部戰死。

拿下勝仗後,朱棣率部乘勝追擊,與耿炳文在真定城展開對決,取得大勝。

建文帝見三十萬大軍一去不返,後升任大明戰神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的大將軍之位。

次年開春,李景隆帶大軍數十萬,江湖人士部隊千餘人,進軍至河間平原紮營。

朱棣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不宜與李景隆正麵決戰,與王府幕僚商議後決定向其他藩王借兵。

入夏,朱棣親自率王府六境以上親衛奇襲大明藩王-寧王的封地,一番討債還債後,以與寧王共享天下為承諾,成功租借戰鬥力極強的蒙古騎兵-朵顏三衛以及大量精兵,燕王朱棣兵力驟增。